近日,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安宁疗护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BMC Nursing》发表重要成果《The role of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witnessed experiences on informed end-of-life choices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博士生方冰雪、田燕与张跃华教授合作,通过大样本实证分析,揭示有生命维持治疗(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LST)见证经历的老年人对临终知情决策的需求更高,这为破解我国安宁疗护领域“知情难”、推动安宁疗护本土化实践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成果标志着实验室在健康公平与临终医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研究背景
截至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1%,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3000万。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态势,如何保障老年人生命末期的尊严与知情决策权成为共同富裕领域的重要议题。知情决策对于确保临终医疗服务符合患者主观意愿至关重要,对于提升临终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探讨个体早期见证生命维持治疗(LST)如何影响其临终知情决策的研究十分有限。健康相关的决策受到临床病史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在老年群体中,生命维持治疗(LST),包括有创的医疗干预措施,在临终决策过程中常引发严峻的伦理和实践挑战,可能导致过度激进的治疗和资源分配的低效。此外,患者对症状的感知与医方治疗沟通的不一致加剧了预后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患者对其健康状况轨迹做出循证评估的能力,这些挑战因关键的实证研究空白而更加突出。
研究内容
研究团队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来自杭州市某公立养老院的571名老年居民(平均年龄86.8岁)的一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和边际效应分析,检验LST见证经历与临终知情决策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LST见证经历与临终知情决策需求呈显著正相关。有LST见证经历的老人选择“要求如实告知病情”的比例达79.5%,较未见证群体(72.0%)显著提高7.5个百分点。同时,LST见证经历的增量效应(即提升知情决策需求的作用)因教育和收入水平而异,对教育程度较低和收入较低的老年人影响更显著。这种跨社会经济阶层的一致模式表明,LST见证经历可能特别有助于增强教育或经济上处于劣势的老年人群的知情决策能力,为在弱势群体中提升照护自主权、缓解健康不平等提供了潜在途径。作为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在全生命周期健康公平领域的成果之一,该研究将“观察学习理论”应用于临终决策研究领域,构建了“体验-认知-决策”新模型。研究强调LST见证经历与改善临终知情决策呈正相关,并为目前中国重症监护室(ICU)的探视政策提供三大潜在策略,即:改革ICU探视制度,采取更灵活、透明和开放的探视政策;系统整合“预先照护计划”,将其纳入医疗服务体系,弥合LST经历与知情决策之间的鸿沟;强化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的沟通培训。未来,实验室将在深化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同时,联合民政部门开展安宁疗护标准化试点,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民生实践转化,力争将学术智慧转化为惠及广大老年人的实际福祉。
论文链接:https://bmcnur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2-025-03256-w
团队简介:
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安宁疗护研究团队由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张跃华领衔,汇聚数十位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的双聘学者、博士后、硕博研究生等中青年骨干人才。团队专注于安宁疗护社会保障制度在微观、宏观层面的探索与政策设计,目前,已与浙江省卫健委、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附属浙江医院、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广东省医保系统等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相关合作项目,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落地、可推广的现实制度,助力保障临终患者生命质量,提升社会民生福祉。
期刊简介:
《BMC Nursing》是一本专注于护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该期刊2002年创刊,由BioMed Central出版社出版。该期刊主要聚焦循证护理、护理研究方法、护理服务的提供利用与评估、护理管理与人力资源等方面。具体包括基于循证知识指导护理实践的研究,伦理学、受试者招募等护理研究方法相关内容,护理服务质量与健康结局等评估,以及劳动力问题、人员配备等护理管理相关研究。该刊在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中为Q1期刊(Nursing, SCIE, SSCI)。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