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共同富裕时,总是会先看到一串数字:脱贫人口年均增收X%、农村公路覆盖率达Y%……这些跃动的符号,是政策落地的注脚,是发展前行的刻度。但少有人关注到:每串字符数据的背后,究竟站着多少个具体的人,藏着多少段温暖的故事?而这些,正是我们在此次共富调研中,在长兴街头巷尾捕捉到的最生动的画面。
01 仰峰村
红色旅游年接待几十万人次
托起村民的“致富梦”
“去年光民宿收入就有十多万,比种十年地还多!”仰峰村村民王大叔擦着民宿大堂的新四军主题摆件,语气里满是自豪。作为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所在地,仰峰村依托“江南小延安”的红色资源,年接待游客几十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吃上“旅游饭”。
村干部协助队伍开展调研工作
王大叔的老宅曾闲置多年,村里推进“红色研学+乡村民宿”项目时,他第一个响应改造。如今,客房里挂着的老照片、墙上的革命标语成了游客打卡点,旺季时更要提前半个月订房。“以前总担心儿子娶媳妇的彩礼,现在不仅攒够了钱,还雇了两位同乡的小伙子帮忙,大家一起挣钱才踏实。”
父子岭村委会宣传栏标语:走向共同富裕
02 金钉子社区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示范社区
广场舞跳出专业范儿
晚上五六点,金钉子社区广场的灯光准时亮起,几十位身着湖蓝色舞服的阿姨手持彩扇,随着《太湖美》的旋律变换队形,转身、摆扇、走位一气呵成,这是社区广场舞队为下周比赛做的最后排练。
“以前跳广场舞就是随便扭扭,现在有专业老师教,还定做了演出服和道具,上个月在市里比赛拿了奖呢!”领队张阿姨翻出手机里的视频,队员们的笑容比舞台灯光还亮。社区不仅提供排练场地,还帮她们申请了文化惠民资金,添置了音响和服装。
张阿姨还补充,有位独居的陈奶奶平时比较孤单,现在加入队伍后变得越来越开朗,她现在每天主动来占前排位置,还说“跳舞比在家一个人呆着要强多了”。
在湖州,在长兴,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老旧小区改造、文明楼道建设、红色旅游发展……一项项政策落地生根,一个个民生工程开花结果,汇聚成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脚步不停,路程不止,未来我们还将去往更多地区,路上的风景也许会有所改变,但共同富裕为国为民的初衷是始终如一的,而它也将带领我们势如破竹,穿越种种艰难险阻。
共富调研,我们在路上
图文丨叶凯瑞、叶梦婷、刘禹同
排版丨刘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