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湖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提供支持的第四届“共享与发展·浙大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AI加速突破背景下的共享与发展”为主题,发布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地方合作研究成果,并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开展圆桌对话深入探讨。
开幕式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姚先国主持开幕式和成果发布环节。
姚先国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共享与发展是当今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共享发展的道路遵循,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本次论坛以“AI加速突破背景下的共享与发展”为主题,相信诸位专家学者可以在这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上激荡思想、相通共进,发表更多引领学科研究、服务政策制定的真知灼见。他代表浙江大学,向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周江洪 浙江大学副校长
成果发布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代表共享与发展研究院进行成果发布,介绍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地区性实践研究成果。近年来,研究院持续关注区域整体与重点领域的共同富裕推进状况,进行参谋献策与经验推介,建立了浙江大学-湖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等若干工作机制,产出多项标志性成果。主要成果包括:浙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财政政策研究、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度性研究、浙江省残疾人共同富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浙江省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和政策研究、湖州市共同富裕蓝皮书(2024)、安宁疗护理论模型与政策研究、浙江省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嘉善共同富裕系列调研、面向共同富裕的老年人整合照护服务需求调查、共同富裕 共赴未来——儿童早期干预实验与追踪调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攀枝花试验研究等。最新出版的《湖州市共同富裕蓝皮书(2024)》整合了研究院和浙江大学-湖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十多项部门合作课题和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湖州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各项实践探索,挑选重要主题开展了系统性的实践案例研究。
何文炯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主旨演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宋晓梧主持主旨演讲。
宋晓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发表题为“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应对”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人工智能的科技进步速度、技术渗透广度、赋能应用深度等均超出以往其他通用技术,并正在经历技术架构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向推理模型升级,算法体系由深度学习向强化学习跃迁。王一鸣理事长强调,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将对经济社会带来广泛影响,引发价格基准、比较优势、经济结构、就业方式、社会形态、科研范式、治理模式的深刻变化。同时,人工智能应用将面临责任归属、模型幻觉、算法同质化等方面挑战,以及算法歧视、系统安全等风险。发挥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要更加注重投资于人,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范式,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以人工智能创造美好生活。
王一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哈佛大学HERBERT ASCHERMAN经济学讲席教授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以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Developing AI to Prevent Its Threats and Promote Human Well-being(人工智能国际协作开发的贡献:遏制威胁与促进人类福祉)为题展开演讲。他评估了当前人工智能存在的四大威胁:第一,对人类的生存威胁,人工智能可能以未知逻辑接管人类的关键决策,前沿人工智能正以一种不安全、不负责任的方式发展;第二,人工智能情感交流取代人类互动的威胁,未来人工智能将与人类生活日益交织,人类可以与数字伴侣产生情感联结,取代日常人际关系;第三,人类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诈骗、诽谤等恶行的威胁,如《纽约时报》起诉OpenAI与微软公司利用人工智能训练侵犯其知识产权;第四,对收入分配的威胁,人工智能在美国尚未造成大规模失业,却使不同技能收入产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高科技行业主导企业。最后,弗里曼教授表示,在一个企业与国家争夺技术主导地位的世界中,人工智能的开发与监控本质上是一种“囚徒困境”博弈,主要参与者的共同协作将是唯一安全的推进路径。
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 哈佛大学HERBERT ASCHERMAN经济学讲席教授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围绕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老龄社会的共享挑战与应对开展讨论。他提到,科学技术是塑造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本世纪以来,各种新兴技术的突破使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愈发显著。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从来就是双刃剑。一方面,新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变革;另一方面,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科学技术进步同样可能会加剧社会不平等。从劳动力市场来看,科学技术发展将对传统的就业模式产生一系列冲击,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模式和岗位需求,同时有很大概率会导致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进而引发未来养老金差距的扩大等。从医疗健康领域来看,新科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也同样可能加剧医疗健康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健康寿命的差距扩大。因此,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应当更加关注政策体系建设的整合协同,社会公平与共享发展应当更有效地与其他的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相融通,更好地利用和收获新科技革命的红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彭希哲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求是特聘教授(一级)黄祖辉以“‘千万工程’牵引‘三大差距’缩小”为主题开展演讲。黄祖辉教授提出,“千万工程”是实际牵引,城乡融合发展是根本路径,缩小“三大差距”是主攻方向,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是重大使命。“三大差距”的核心差距是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重点在农村,其中就业增收、财产增收、社保增收是三大主要增收路径。缩小“三大差距”的关键发力点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县域作为重要载体的现实作用,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双轮驱动发展。最后,必须处理好“三大差距”缩小中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重视对共同富裕发展相关问题的把握。
黄祖辉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求是特聘教授(一级)
浙江大学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继强以“‘投资于人’与人力资本投资”为主题作主旨演讲。他首先介绍了现有媒体关于“投资于人”的相关报道,指出浙大团队在人力资本投资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对既有“投资于人”的讨论起到拓展和补充作用,包括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教化和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等方面。他提到,针对“投资于人”这一主题,仍有若干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如何让更多企业家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如何合理界定与保护劳动力产权/人力资本产权以及怎样选择企业产权结构;三是如何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观念等等,这些都是“投资于人”的应有之意。
郭继强 浙江大学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圆桌论坛
主旨演讲环节后,论坛围绕“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稳就业和促增收”主题开展圆桌对话。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刘培林主持本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二级教授、领雁学者特聘教授罗楚亮,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刘涛,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社科院副院长龚斌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劳动经济学系副主任张海峰分别进行发言。
会议最后,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总结本次论坛。李实教授指出,从不同角度探究社会、经济新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是“共享与发展·浙大论坛”一直以来的目标。新技术与AI发展如何传导、影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是本次会议重点关注的问题,各位专家围绕此主题开展主旨演讲与圆桌讨论,分享了许多建设性、启发性的内容。他代表研究院向各位专家、老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宣布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李实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文字:陈芳祯、叶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