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浙大东方论坛”系列讲座(第270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9幢公共管理学院112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哈佛大学HERBERT ASCHERMAN 经济学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哈佛法学院劳动与公正经济中心(CENTER FOR LABOR AND A JUST ECONOMY)联合主任理查德·B·弗里曼(RICHARD B. FREEMAN),讲座主题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体模型的中国生育激励可行政策分析”(Analyzing Possible Policies to Raise China's Fertility Rate with Data-driven Artificial Agent Models)。讲座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主持,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张磊教授、张宏亮教授、陈亮教授为评论人,来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的10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李实教授对弗里曼教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者介绍了弗里曼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弗里曼教授是经济学领域的世界领军人物,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曾荣获劳动经济学 MINCER 终身成就奖、IZA 劳动经济学奖,并于 2016 年被评为美国经济学会(AEA)杰出学者称号。
弗里曼教授首先从人口学之中的“马尔萨斯陷阱”,即低生育率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下降开始谈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OECD国家的生育率经历了显著地下降。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之中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以及预期寿命的提升,这导致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发生了显著增加,人口金字塔在未来可能出现倒置现象。
接着,弗里曼教授认为,国际上普遍试行的物质激励政策、多子女家庭形象宣传策略以及行政力量介入生育决策等手段,皆未能系统性地实现提升生育水平的政策目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育激励干预措施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交互效应,可能引致未预期的反作用机制,这一现象值得在公共政策评估框架下进行跨学科考察。弗里曼教授利用CFPS研究团队运用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祖辈育儿支持与生育行为关联性分析,证明了祖辈育儿支持对于提升数量的因果效应。弗里曼教授基于样本的研究还发现,祖父母育儿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综合生育率。此外,他的研究还证明了祖父母育儿模式对于在增加女性有偿工作及工作时间上的作用。弗里曼教授还以美国以及挪威鼓励大家庭生育和养育模式的新闻为例,说明大家庭的养育模式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弗里曼教授还进一步介绍了他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开发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代理模型(Artificial Agent (AA) Models);以及包括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多学科研究团队,通过仿真模拟激励祖父母参与儿童保育的政策路径。弗里曼教授的生育模型建设聚焦三个理论突破点:(1)人口结构认知革新;(2)决策机制范式转变;(3)方法论升维。




弗里曼教授的讲座吸引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在现场提问交流环节,在场师生积极参与提问,弗里曼教授对他们的评论和问题作了详实的回应。本次专题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座谈会结束时,李实教授对弗里曼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了此次座谈会对于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深化对生育行为;生育政策理解的重要性。
文字:张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