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 《浙江日报》刊发林毅夫教授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24年会主旨演讲观点

发布时间:2024-07-24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202475日—7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24年年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会议邀请林毅夫等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林毅夫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作的主旨演讲在《浙江日报》刊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里,我主要想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第二,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世界性意义?

18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起,人类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在此之前,全世界处于农业社会,经济增长率普遍很低。通过工业革命,西欧国家的人均GDP迅猛增长,并且随着经济增长,人们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也大幅提升。

工业革命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成了工业化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追求现代化和工业化。当时大家的普遍看法是,要想成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然而从二战后到现在,放眼全球,只有韩国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只有13个经济体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被困于“中等收入陷阱”,甚至“贫困陷阱”。

如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张。作为一种现代化方式,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符合现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比如推动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福祉等,但同时,也应具备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工业革命至今,只有大约12亿人生活在高收入国家。中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实现现代化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远大于任何一个小型经济体。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根据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所述,西方工业国家虽然总体收入水平提升了很多,但是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一直在扩大。而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迅猛,然而社会道德水平严重倒退。中国则不仅希望经济繁荣,同时也要实现人的道德价值不断提升。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改善了物质生活,却牺牲了自然环境。中国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两难问题。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一度伴随着殖民、冲突、压迫和剥削,中国则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仅要造福中国人民,还要惠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描绘出一幅令人向往的场景。当下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五大特征缺一不可的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我这些年所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抓手在于全国各地在发展经济时要实事求是,根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将比较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能够充分反应要素禀赋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以引导企业家进入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相对丰富、相对便宜的要素,少用当地相对短缺、相对昂贵要素的产业,这样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才会有相对便宜的要素生产成本,这是竞争力的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不是静态的资源分配,而是随着资本的积累,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结构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新产业新技术需要先行者去开拓。成功了,会有许多企业跟进,先行者或许只能赚到市场平均的利润,失败了,后来者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先行者则必须承担失败的所有成本。所以,政府必须提供外部性补偿,激励先行者,产业才有可能升级,发达国家的专利就是起这样的作用。同时,产业成功升级也需要政府克服市场失灵问题,帮助完善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软硬基础设施,降低新产业的总成本,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在我看来,如果中国各地都能遵循各自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市乃至每一个县,不管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如果各地都能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帮助企业家将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成竞争优势,同时,在中央政府的引导下形成区域间的协调合作,那么,全国各地都能够发展起来。

其次,如果能在发展过程中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将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在竞争的市场中,经由有为政府的因势利导,比较优势能够变成竞争优势,发展将更有效率。同时,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劳动力相对充裕,经济发展将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是今天的中国,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还是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丰富。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具有积极意义,因为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就业,而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更多来自于资本的收益,按比较优势发展能让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分享发展的果实。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产业发展有竞争力,经济增长快,资本就会积累得很快,要素禀赋就会从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转变为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稀缺,工资性收入就会快速上涨,以利率衡量的资本回报则会降低,收入分配将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也因为遵循比较优势发展而具备自生能力。政府能够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等二次分配,进一步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也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有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当物质生活普遍改善后,人们自然而然会更加关注道德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第四,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被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良好的自然环境正是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回应这些需求,政府会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出台更多环保法规和政策。而当企业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具有自生能力,只要经营好就能盈利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能力和意愿去遵守环境法规,采用绿色的技术来生产。

最后,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必然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也通过贸易供应国际市场;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更多地通过贸易由国际市场来提供。贸易往往是互利共赢的,而且小型经济体得到的好处大于大型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和经济体量计算,我国的贸易伙伴会获得比我国更大的好处。中国的发展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各地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下,遵循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将能够同时实现具备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将对世界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因为在我看来,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过去的现代化之所以不成功,主要是因为认为现代化只有西方化一条道路,一味照抄西方模式、追求西方标准,而忽略了自身国情。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就在于,以自己而不是西方为参照,看自己有什么,也就是自己的要素禀赋,根据自己有的能做好什么,也就是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把自己能做好的、有比较优势的做大做强。这将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的路径选择、经验启示和理念支撑。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膺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表著作《中国的奇迹》《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等3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

转载自:潮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