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340.3万,占比26%。这是截至2023年末,有关浙江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数据。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需求及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浙江省推进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操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操作办法》),自5月10日起施行。
潮新闻采访了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我院副院长何文炯教授。
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指南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从目前浙江发展现状来看,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不匹配,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仍存在不均衡、不精准情况。为此,浙江率先从闲置的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着手。《操作办法》围绕“什么能改、怎么能改、怎么好改”提出操作指引,为全省闲置的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指南。
比如,系统界定了适用的存量设施类型范围,主要包括存量的工商业、学校基层卫生院等;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以及条件适宜的其他存量资源等三类。同时,首次界定了适用的养老设施类型范围,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养老配套服务设施等三类。
《操作办法》还明确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可通过城市更新和临时改变建筑用途两种方式实施。
怎么好改?《操作办法》提出资金保障、规划保障、助企减负、工作机制四方面重点举措。比如,在助企减负方面,提出养老机构用水、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电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根据《操作办法》,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优化相关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理效率。同时,应集中协调民政、自然资源、住建、消防、应急、环保、卫健、街镇等各方意见,切实缩减办理时间。
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在城市建设中,每一寸土地都有其特有的功能规划,随着时代发展,有些功能在弱化,有些需求则在增强……早在2016年,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就联合发文支持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浙江,存量资源向养老服务倾斜已有不少探索。比如,将闲置村小改建为敬老院,满足农村老人的照顾及养老需求;利用城市社区的闲置空间打造成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利用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不断做精做强助餐服务、康养服务等,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此举表明,现有养老服务设施相对不足,已经难以适应老年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府高度重视并试图缓解这种状况。事实上,利用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我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表示,现有的存量资源往往贴近主城区,周边配套相对完整,与老年人的生活地点比较接近,因而方便开展适宜的养老服务,同时也能起到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专家介绍
何文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保险学会第八届和第九届副会长。长期从事民生保障、风险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委托的重大项目1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多项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民生保障领域的国家立法、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制定、国家规划编制和行业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