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 金维刚:数字经济下的新型灵活就业人群如何保障?

发布时间:2024-04-18浏览次数:10

编者按:近日,中国网就新型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对我院研究员金维刚进行了专访。现将采访报道全文转载如下,与各位读者分享。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允许人们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的“新型灵活就业”涌现。例如外卖配送员和网约车司机等,这种就业形态大大降低了就业门槛,使得就业市场更加多元化,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劳动者权益保护和职业伤害保障萌生新难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如何开展保障试点?如何更好地灵活就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我院研究员金维刚通过中国网数字经济频道,对于探索新型灵活就业形态相关问题,做了深入分析。

数字经济下新型灵活就业方兴未艾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总数已经达到2亿人以上。其中,外卖骑手达千万人规模,单个平台企业的外卖骑手可达600多万人,行业平台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也高达160多万人。根据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新型灵活就业人员主要集中于与数字经济紧密结合的各个行业中。我国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新型灵活就业人员规模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

金维刚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科技的快速进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促进了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结构改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何适应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加强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事实上,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开辟了通过网络销售产品的新渠道,包括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如特定品牌的丝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这种模式对比传统营销方式,显示了更强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若忽视数字化的重要性,将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金维刚强调,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向数字城市转型,以及许多行业通过数字化实现了产业升级,中小企业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成效显著

根据2021年7月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并于2022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个省市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的部分平台企业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其中包括美团、饿了么、达达、闪送、曹操出行、货拉拉、快狗打车等7家平台企业。

试点启动一年多来以来运行平稳,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9月,试点地区累计核定职业伤害3.2万人次,支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共计4.9亿元,切实保障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权益,特别是在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维刚认为,建立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平台企业在从业人员发生职业伤害后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有利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可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找职业培训机会

“随着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对劳动市场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维刚表示,两会政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对于新型灵活就业人员而言,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这是在新形势下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及时掌握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基本技能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包括熟悉线上销售模式、图像和信息制作,还涉及到线上线下服务转换、市场需求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需求,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或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的相关培训。

那么如何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呢?金维刚介绍了目前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情况: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开展公益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都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获得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的专项经费扶持,用于组织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往往向参加培训的劳动者提供减免费用的优惠政策,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广大新型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培训机会。

除了公益性培训之外,市场化的民办培训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提供的补贴,以此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关注各地政府提供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对于那些寻求提升技能的新型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是获取免费或优惠培训机会的有效途径。

高校毕业生也可从新型灵活就业起步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引发就业市场质与量的变革,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带来新的挑战。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金维刚指出,目前经济低速运行状态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造成显著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这种状况导致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

目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制定并实施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毕业生去中小城市或中小微企业以及农村地区就业或创业。金维刚建议高校毕业生要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努力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的就业机会。

随着新型灵活就业形态的蓬勃兴起,像送餐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网店销售等职业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快捷就业的选择。“虽然这类职业的入门门槛较低,但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寻找更符合自己素质和能力的工作岗位。”金维刚指出,实际上,广大中小微企业、中小城市、县城以及农村地区其实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青年人才,广阔天地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施展专业才能的更多机会。

其实,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信息咨询、以及产业链中的多样化角色,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新型灵活就业”机遇。金维刚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探索这些新兴领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特长,积极投身于数字经济领域,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过程中谋求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