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访 | 我院研究员张海峰教授接受浙江卫视《今日评说》采访

发布时间:2024-01-17浏览次数:10

编者按:2023年1月17日,我院研究员张海峰教授接受浙江卫视《今日评说》节目采访,就浙江零工市场发展问题发表观点。

从城市到村社,从线下到线上,它们是身边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20年,《今日评说》推出系列评论《是家事也是国事》今天关注零工市场变形记,小市场如何撬动大民生

导语

主持人: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浙江卫视《今日评说》。今天走进演播室的嘉宾是劳动经济学会新经济与新就业专委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海峰,张教授您好,欢迎您。

张海峰: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张海峰。

主持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0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公布十方面实事,就开始关注“就业再就业”的问题了。去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首次提出要“建成零工市场200个”。一年后成效如何?我们一起来关注。

线上线下“双驱动” 零工市场新升级

主持人:张教授,从刚才的案例中,你觉得现在浙江打造的零工市场和过去我们看到的普通的劳动力市场,区别究竟在哪呢?

张海峰:这个“零工”的“零”,不是临时工的“临”,它是零工经济时代一种新型就业模式,零工工作最大的特征是灵活。我们现在浙江打造的零工市场就是为这些零工和有灵活用工需求的企业服务的,是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过去马路边自发形成的、无序的散工劳务市场相比,我理解它最大的区别是,它是政府引导的有序市场,它的环境更优、信息集成度更高、就业服务更全面。比如,除了提供灵活就业信息对接服务外,它也涵盖像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维护这样的后端服务,不仅有线下运营的实体场所,也有像“浙里找零工”这样的数字化应用。我们可以把零工市场看作是一个专门为灵活就业打造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

主持人:其实不仅是浙江,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部署零工市场建设,就在上周,国家人社部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提出零工市场要坚持公益性、普惠性、灵活性、兜底性,这四个方面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张教授?

张海峰:我觉得这四个“性”对零工市场的服务定位做了很好的规范。我们现在要把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我理解既然是公共服务,也投入了财政专项资金,那么坚持它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理所应当的了。所有有灵活就业需求的群体都应能快速便捷地享受零工市场的就业服务。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工程,零工市场要有兜底性,帮扶那些有就业困难的零工群体。至于灵活性,前面说了,它是零工工作的最大特征,那么我们的零工市场建设要尽可能根据零工从业者的求职特征和需求,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不宜千篇一律地搞成一个模式。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线下零工市场不断更新,线上版零工市场也陆续在各地启用,未来能不能成为推动灵活就业的“主战场”? 

张海峰:线上零工市场的建设成本相对比较低,它可以大大降低零工搜寻和匹配成本,提高人岗匹配的效率和精度。同时,现在零工从业者总体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一代大多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所以我认为,从长远来看,线上零工市场在推动灵活就业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实体零工市场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但可以更好地解决零工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未来的建设发展我想还是应该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零工群体的多元化就业服务需求。

主持人:那么零工市场究竟应该提供哪些有精度又温度的服务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继续来关注。

零工市场服务升级 权益保障更暖心

主持人:在浙江过去这一年多的实践中,张教授你觉得有哪些服务是值得借鉴的?

张海峰:零工权益保护是零工市场建设发展中要着力去破解的硬骨头问题。零工与用工主体间的劳动关系通常不太清晰,传统上,对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像刚才短片中提到的职业伤害保险是没法实现的,但现在浙江在这方面的制度赌点已经打通了,去年7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用人单位招用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明确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65岁以下的大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可参加单工伤保险险种,这为零工权益保障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我觉得接下来这个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更快一点。从长远来看,保障零工权益,还须优化零工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制度供给,鼓励引导零工从业者自我提升、增强他们的自身能力素质,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零工的就业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平衡企业用工成本和零工权益保障的难题。

主持人:现在我们看浙江已经建成了240个零工市场,接下来应该怎么样发展,是继续建下去做到全覆盖吗?你还有什么建议?

张海峰: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超过2亿,有一些研究预计这个数字到2035年前后可能会翻倍,我觉得仅仅依靠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零工市场可能在未来很难完全满足需求,未来可能还须更充分地激活市场的力量,通过典型示范,激励引导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营”的零工市场可持续发展模式。我觉得我们浙江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浙江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了省级示范零工市场建设认定标准,并认定了首批33家省级示范零工市场。省级示范零工市场可以促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发展,提升零工市场服务质效,更重要的,通过省级示范的引导,吸引更多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可以使有限的专项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主持人:谢谢,我们也期待零工市场在规范化中补齐短板,在创新中加快发展,真正让小市场撬动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