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之江青年学社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之江青年谈体会”,我院研究员、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谢倩雯老师在活动第五期发表文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追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基本社会保障、补充性社会保障和自愿性社会保障三个层次。基本社会保障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层次,是全体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益,通常是国家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基本保障服务,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其陷入绝对贫困。补充性社会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通常依托职业或行业的保障机制,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福利通常与雇员的工资和工作年限等因素相关。自愿性社会保障是基于个人自愿选择参加的保障服务,为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人提供额外的保障,包括各种私人保险和投资等。这三个层次的保障层层递进,满足社会各阶层和个体的不同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为全体公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稳定、和谐与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多种模式的保障方式,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确保不同收入、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公平地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其不会因为老龄化等原因陷入绝对贫困。通过对不同收入群体提供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推动实现更为公正和公平的社会分配。其次,良好的社会保障能够增强民众的安全感,特别是当人们遭遇失业、疾病以及突发事件或风险时,作为“安全网”的社会保障能够提供经济支持,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此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跨地区的统筹制度,还能够促进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有助于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让人们对未来感到更加安心,鼓励其消费和投资,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对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以单位保障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单项到整体的突破,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织就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安全网”。十三五期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和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其中,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降费、推进统筹、征收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获得实质性突破,至2019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9.67亿人,实现了养老体系全覆盖。医疗保险制度也作出了重大改革,202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强调“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至此,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口达 13.5亿人,覆盖率达95%以上。除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其他保险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失业保险自2015年开始执行临时降费政策,并进一步拓宽支出范畴,有效刺激了就业市场的发展。2016年,生育保险与员工医疗保险实现合并,整合了资金和管理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2016年,长期护理保险开始试点,已有两轮试点项目在30多个城市展开,覆盖人口超过9000万。另外,针对灵活就业者、个体经营者以及互联网从业人员,一些地区也已开始尝试实施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试点项目。
虽然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投入均显著落后于城镇,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其次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养老金等长期照护服务面临巨大压力,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范围和力度上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一些弱势群体仍然无法享受到充分的保障服务,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行业迅速扩张的进程中,信息平台的劳动雇佣关系难以明确,互联网从业人员依然被排除在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此外,各类主体在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参与度不够,仍是以政府承担责任为主,导致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整合。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在于建成“多层次”的连贯有效机制。一方面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确保不同层次政策目标的协同和一致;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尊重和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多层次体系中的各类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局面,共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应对上述不平衡、不充分、参与度不高的困境。
整体统筹规划设计,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首先应树立“一盘棋”思维,优化制度空间和政策环境,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管理和运行方式,确保全面落实国家政策。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整体管理水平,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增强制度保障的实施能力,满足不同区域人民的多样化保障需求。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持续加强预防返贫工作,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和区域社会保障差距。
分层分类推进改革,实现高质量全覆盖。首先,加强基本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投资,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增值,并考虑多渠道筹资,为基本社会保障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其次,补强补充性社会保障和自愿性社会保障这两个层次保障的短板,并且建立层次化、分类的社会救助结构,增强互助功能。确立全民覆盖原则,尽可能将所有人群,包括农民工、失地农民、新型就业人群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建立动态监控机制,确保无一遗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仅要注重扩大保障覆盖面,还应提高保障的质量水平。可以结合国情和实际,通过创新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提高保障水平,例如,建立灵活的养老金提取制度等。还可以借助科技创新,采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促进社会保障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满足多样化的群众需求,确保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强化多主体协同联动,建立多元共治机制。突破传统的政府一方负责制,鼓励多方共担责任,推动建立协同共赢的社会保障机制。政府确保基本社会保障提供的同时,应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为多主体负责机制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其合法且有效运作。例如,为私营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推动和鼓励各主体参与社会保障的供应。企业负责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额外的福利,如补充医疗保险、补充退休金计划等。推动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积极承担社会保障的供应,特别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帮助。为居民个人提供教育和培训,帮助居民理解并参与到自己的社会保障计划中,鼓励其参与个人账户、储蓄计划等。大数据时代还需强化信息共通,建立使各类主体能够共享和获取相关社会保障信息的平台,促进更好的协调和合作。同时还需要建立独立的机构或平台对各类主体的社会保障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达到既定的社会保障任务目标。
作者介绍
谢倩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双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