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 李实:“提低”比“扩中”重要 需要制度政策创新

发布时间:2022-05-14浏览次数:10

编者按:本文系李实教授在5月8日由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共享与发展·浙大论坛”的主题发言,由中国新闻网记者童笑雨整理,并经李实教授审定,刊发于中国新闻网。

 “‘提低’需要制度政策创新。”5月8日,谈及如何推进共同富裕时,著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认为,“提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难点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提低”就是为了“扩中”。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2021年初,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如何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考验着中国的智慧。

5月8日,首届共享与发展·浙大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现场,李实提出,“提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比“扩中”更重要。

在李实看来,这一结论的提出基于现实:现阶段的中国,仍是一个低收入人群占主体的国家。

“低收入人群中的一部分若在未来几年保持较高的收入增长,就会加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他说,未来新增的中等收入人群,就来自现在的低收入人群,“提低”有助于实现“扩中”的目标。

由“低”到“中”如何实现?李实坦言,这是难点所在,并非在短期内就能实现,需要制度政策创新。

他发现,文化程度、健康水平低,缺少人力资本积累,是低收入人群面临的困境,现阶段能做的,是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

他建议,未来十年,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并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一方面从婴幼儿抓起,加强对学前教育领域的公共投资,将义务教育往前扩一年,往后扩三年;另一方面,实施农村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的特殊补贴,吸引高质量师资加入,借此缩小教育机会差距。

同时,在医疗上发力,实施针对相对贫困家庭的儿童营养补贴方案,以及实施儿童的免费体检和免费医疗政策,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李实认为,“提低”还需要让低收入人群中最有潜力的群体实现收入较快增长,给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创收机会和条件。

如可以建立劳动力的终身学习培训制度,对低工资人群加以培训补贴;改革农村的土地制度,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的机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低收入人群获得同等水平和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

在“提低”过程中,哪一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李实认为,是低收入人群中相对贫困的人群。“对于没有就业能力的低收入家庭,主要是靠社会、政府的帮扶,这就需要在社会保障的兜底上,要能够使这一部分人得到更大的救助和帮助。”

他建议,政府要实施长期的缓解相对贫困的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措施。可以从扩大低保救助的覆盖面,以及提高救助水平、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大病救助的力度等方面着手,并坚持廉租房政策,让政策覆盖所有常住人口。(完)